【全球新视野】【财经分析】“碳中和”推高生物基材料热度 相关产业迎政策利好

新华财经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李唐宁)当前,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正逐渐朝着工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文支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提出到2025年,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

专家表示,当前生物基材料处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也面临原料结构单一、产业化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产业支撑体系待健全等问题,建议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完善产品体系,同时加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替代不可再生化石材料 生物基材料成热点

通俗来讲,生物基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或经由生物制造生产的产品,包括生物合成、生物加工、生物炼制过程获得的生物醇、有机酸、烷烃、烯烃等基础生物基化学品,也包括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糖工程产品、生物基橡胶以及生物质热塑性加工得到材料等。

目前,我国的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基塑料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包装材料、一次性餐具及购物袋、婴儿纸尿裤、农地膜、纺织材料等领域都获得了较好应用。相关产业体系也不断完善,初步形成生物基材料产业较为聚集区域。

“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生物基材料,其本质是把空气中二氧化碳间接地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物技术,贡献人们衣食住行用的材料和能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生物化工与生物质能源专委会副秘书长李文军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发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能源需求的同时,既能减少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开采和消耗,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避免“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困局,是石化工业实现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

此外,当生物基材料废弃时,大部分可经由燃烧或堆肥等生物降解法,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小分子,重新进入自然循环中,无需担心增加碳排放。因此在双碳背景下,生物基材料的发展成为热点方向。

“生物基材料近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积极推动和鼓励生物基材料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材料。”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翁云宣教授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生物基材料产能已达3500万吨以上。国内也已经初步构建了以聚乳酸、聚酰胺先产业化,多种生物基材料快速发展的格局。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生物基材料产能1100万吨(不含生物燃料)、约占全球的31%,产量700万吨、产值超过1500亿元、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2%左右。

非粮生物基材料重点发展方向已明确

在政策层面,我国非粮生物基材料发展日前也迎来利好。1月13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完善材料体系,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引导企业利用生物发酵、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等工艺,打造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并明确了乳酸、丁二酸等含碳化学品,以及聚乳酸、聚酰胺等含碳聚合物等重点发展方向。

翁云宣表示,当前,我国生物及材料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正在不断加快,功能菌株、蛋白元件、工艺技术等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产品不断丰富,聚乳酸发酵调控、高效催化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业内人士也坦言,虽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生物基材料正处在从科研开发走向产业化规模应用关键时期,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首先是原料单一问题,当前原料仍以玉米为主,在《方案》等文件指导下,下一步需要转向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主的非粮生物质;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体系完善方面,非粮生物质糖化、基于非粮生物质糖生产生物基材料的工业菌种与酶蛋白制备、低浓度产物高效提纯分离等关键技术需加速产业化。

此外,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我国生物基材料生产企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还在壮大。应加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优化产业生态。

针对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撑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翁云宣表示,目前生物基材料产品品种不丰富、性能也有待提升,而成本普遍高于同类石油基产品30%以上,导致市场替代优势弱。同时,产品标准、检测评价方法、标识溯源体系还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增长需要。建议下一步应统筹谋划基于非粮生物质利用、促进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政策,推动生物基材料下游市场渗透,拓展市场应用空间,提升生物基材料国际综合竞争力。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标签: 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环球热资讯!水门礼迎接!又一国诚意满满欢迎中国游客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